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聚焦青阳

青阳县“四个一”凝心培植双拥 军民共建盛开“并蒂莲”

发表时间: 2017-07-26 10:04:06 来源: 县文明办

我县双拥传统悠久。近年来,坚持“一盘棋”部署、“一把手”责任、“一同创”格局、“一起干”氛围,不断赋予双拥工作新内涵,精心搭建双拥工作新载体,连续6届蝉联“全省双拥模范县”称号,成为经济发展与双拥共建的一朵“并蒂莲”。

 

坚持“一盘棋”部署,坚持经济发展与双拥创建同部署同落实。双拥工作全面纳入县经济社会和驻地部队发展总体规划,每届县党代会、每年全委会作出部置,作为“五年规划”重要内容抓落实,多次荣获“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连续6届蝉联“省级双拥模范县”;制定党委议军、军地联席、军民共建、考核评比、激励表彰等由责任目标管理到考核评先的 10余项制度,常态化在全县机关单位、驻地部队、学校企业、社会团体等146个创建单位中,广泛开展创建双拥优秀(合格)单位活动,每年在县委全委扩大会议上授牌表彰;从优从先兑现吃、穿、住、医、教等优抚优待政策,实施“四统一”安排,即做到城乡政策标准统一、财政筹措资金统一、兑现时间统一、优待标准与城乡消费性支出相统一,4年来累计落实发放各类优待优抚等资金7400多万元,接收退役士兵、转业士官共380余人,全县转退军人安置率达到100%。

 

落实“一把手”责任。县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县人武部第一政委,建立县、乡、村三级双拥工作领导机构,形成党政军一体、全社会参与、全方位覆盖的双拥工作领导体系和组织网络;常态开展党管武装工作述职、双拥创建工作述职,全面纳入党政军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近年先后调研并现场办公解决了驻军部队建设、退役军人及随军家属安置、军人子女入学升学等官兵关注问题;县四大班子带头常态开展结对、联系、走访等活动,全县50多个机关事业单位与驻军结对共建,5年来开展领导军事日、民兵整组、“爱心献功臣”等特色活动300余次。

 

打造“一同创”格局。县委、县政府坚持部队服务设施、配套设施统筹规划、优先实施,积极帮扶实施了驻青部队引水、营房基建、道路拓宽、光缆架设、公交出行等工程,先后为部队营房扩建解决用地400多亩,铺设自来水直供水管网15公里,架设专用电缆5公里;驻青部队坚持从发展大局出发,主动做好战备公路规划、建设和项目争取,广泛开展“雷锋日”、“爱民实践大走访”、“百户危困家庭帮扶工程”活动,推行“营村共建”、“常委助学”等措施,创建“民兵生态经济建设示范工程”项目68个,帮扶困难群众学生80多人。驻青广大官兵急难险重灾情面前始终身先士卒,仅去年特大洪灾期间就出动官兵600多人次,转移被困群众430余人,加固堤坝7.82公里,封堵河堤渗漏点200余处,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广泛开展共育人才、共建文化活动,全县文化、教育、科技、法律、医疗5个领域分别成立拥军小组,先后成立了“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法庭”,设立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军粮供应中心,军粮供应严格做到“三不准”、“五把关”,供应部队粮油质量合格率一直达100%;全县机关学校、“两新组织”等80余个单位与部队结成共建对子,县内书画家、蓝球、美发等各类协会,广泛与部队开展走访交流、体育比赛、文艺汇演、书画学术交流等主题活动,形成了社会化大拥军的格局。

 

营造“一起干”氛围。建立六类教育基地。即以新辟建的县烈士陵园、宋冲革命老区纪念馆、茗山革命遗址等为重点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以县周边新四军军部旧址等红色胜地为重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乡镇文化站为重点的文化教育基地,以民兵训练基地为重点的爱军教育基地,以中小学校为重点的校园教育基地,以军民共建“双拥大道”为重点的社区教育基地,每年接受教育的干部、学生、官兵达1万余人次;抓住六个教育时机。即每年全民国防教育日、“八一”、春节军地走访慰问、兵役登记、组织征兵、民兵整组训练等军民共建时机开展教育,每年开展县党政领导军事日、烈士公祭等活动;运用六种教育手段,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站、微信、简报等渠道,先后开辟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抗战往事》等专栏,共发表双拥各类稿件200余篇;开展“六进”活动,广泛开展双拥工作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活动,共组织各类活动2000多次,接受教育人数达到1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