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县教育之花绚烂绽放
连日来,我县教育工作喜事连连,投资1亿元在南部新区新建拥有48个教学班的青阳县第四中学正式启用,将四中原址改建为拥有36个教学班的青阳县第三小学如期开学,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复检 …… 一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通过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等一系列措施,全面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全力打造“教育强县”工程,全县教育事业驶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加大投入,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我县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积极加大对教育发展的投入,一串串数据彰显了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执着与追求。
2013年,投入资金2亿元,启动青阳中学新校区建设,于20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将两所农村普通高中(九华中学和木镇中学)合并搬迁至青阳中学原校址,平稳有序地完成了高中布局调整;投入资金8300万元,全面实施薄弱学校改造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青阳三中教学楼和青阳一中学生宿舍项目,分别投资660万元和905万元,项目正在施工中,预计2018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2014年至2016年的教育经费连续实现“三个增长”,即县本级教育财政拨款增长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率、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加快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项目建设进程,庙前、杜村、陵阳、沙济等一批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有序推进;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全面实施“在线课堂”项目,基本实现了教育信息化在我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全覆盖。
建设队伍,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我县始终坚持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多途径强化师资力量。通过鼓励教师参加进修、培训、自学考试等,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与专业技能。2016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参加各类培训的教师达3039人次。
目前,全县中小学教师1844人(含2017年新招聘教师118人),其中女教师798人,大专以上学历占95%,中、高级教师占67%。随着近几年加大青年教师招录工作力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趋向年轻,逐步消除教师老龄化问题。
养的重点面向农村,面向各学科,面向一线,认真实施“名师工程”,通过层层遴选和考核,10名中小学教师被评为青阳县首届名师。
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注重教育发展均衡化,努力缩小学校之间的师资差距。近年来除了新分配教师到农村任教外,我县还采取了教师上挂学习和下派支教两种形式,即农村学校选派教师赴城区学校学习,城区学校选派教师赴农村学校支教,年限均为三年,此举有效地缓解了农村教师年龄老化和学科不配套的矛盾。近年来,全县交流了541名教师,有效促进了城乡教师交流,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此外,我县还注重筑巢引凤、广招优秀人才充实到教育战线上来。据统计,五年来先后新招录349名优秀人才进驻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教师队伍的不断充实,进一步提高了全县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创新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县积极实施以课堂教改为重点的创新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名师评选、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教师素养大赛、课堂教学竞赛、优质课展示、论文案例评选、课堂书写比赛、微课制作比赛、一师一优课评选、说课比赛、县际教研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多渠道广空间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坚持学习为先,营造勤读书爱读书的浓厚氛围,组织开展专家讲座、读书沙龙、阅读课展示、读书节等活动为教师学习创造环境。突出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读书节、数学节、英语节、艺术节、体育节、书画进校园、数学小论文评选等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挖掘了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近年来,有4项国家级课题顺利结题,12项省级课题顺利结题,一批课题正在研究实施中;有280多名教师在市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奖;1400余篇教师论文在市级以上论文评选中获奖;有500余篇教师文章发表在各类刊物上。学生有2000多人次在市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奖。
我县2013年至2017年历年高考中,本科达线共计7815人,一本达线共计1985人,达线率稳中有升。2013年至2017年中考成绩各科均分均居全市前列。
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下,青阳县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以教为荣,用全新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徐朝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