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聚焦青阳

青阳:乡村“小课堂”凝聚振兴“大力量”

发表时间: 2023-04-10 10:37:56 来源: 县文明办
  “杨田镇五梅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创业园、孝儿房美丽乡村等,是2023年青阳县乡村振兴五彩综合示范带建设的重要点位。”3月29日杨田镇首期乡村振兴大讲堂上,乡村振兴工作站负责人正在为大家讲解2023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等落地落实,杨田镇创新开展“乡村振兴大讲堂”,让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从“台下学”到“台上讲”,进一步学思践悟、深学笃行,增强参与意识,激发担当精神,提升工作能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聚力赋能增效。

  上台讲、上台评,讲评式课堂凝聚发展合力

  “乡村振兴是篇大文章,你讲的太局限于业务和眼前,对未来谋划不够,未站在全镇甚至全县的角度考虑问题。”该镇分管乡村振兴工作的负责同志点评到。

  据了解,为更加务实高效地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传统的农耕小镇,该镇从年初开始就谋划开展乡村振兴大学堂,让镇机关各站所负责人、各村“两委”主要负责同志,聚焦乡村振兴,结合镇情村情实际以及工作中的感想感悟,坚持“小切口”“深挖掘”,积极建言献策,全力保障实施。围绕“五大振兴”,在全镇范围内先后征集有关课题50余个,通过梳理筛选最终确定32个,涉及9个村支书和24名站所负责同志。课题内容既有党建引领类,也有产业发展类,既有政策理论类,也有基层治理类,既有文化赋能类,也有要素保障类。每堂课时间不长,30分钟至一个小时,利用PPT开展授课,每次授课结束,涉及该项工作分管领导或联系该村的领导,都会走上讲台为其点评。点评坚持问题导向,一方面指出该项工作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另一方面又为大家认真介绍该项工作的重点打法、该村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可以说既为工作进行把脉问诊,也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首期乡村振兴大讲堂上,该镇乡村振兴工作站就领了6个问题回去。杨田镇乡村振兴大讲堂这个“小课堂”,正成为助推乡村振兴不断前行的“大舞台”。

  台上讲、台下问,互动式讲课增强业务本领

  为推动全镇干部职工聚焦乡村振兴,立足本职岗位,潜心研究政策、深入研究工作,在乡村振兴大讲堂上,有关同志授完课后、分管领导点评前,专门开设了一个互动提问的环节。无论是镇党政班子成员,还是普通职工,无论是机关其他站所负责人,还是各村支书,只要对授课人讲授的内容有疑惑或想咨询的事宜,都可举手提问。对于能现场解答的,授课人当场作答;对于一时不知道的或现场无法解答的,详细记录在案,待会后或下次乡村振兴大讲堂开课前,专门进行解答。杨田镇乡村大讲堂既为干部职工搭建了一个学习政策、了解工作的平台,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钻研业务、提升本领的机会。

  “作为脱贫村的黄泥村在推进五彩综合示范带特别是乡村振兴工作中有什么好的建议”“国内省内有哪些与我们同类型乡镇在乡村振兴方面发展得比较有特色。”杨田镇乡村振兴大讲堂第一期课堂上,台下听众踊跃发言、积极提问。据了解,大讲堂上有7位同志提出了17个问题,现场氛围好不热闹。“作为乡村振兴大讲堂(第一课)主讲人,围绕本职工作进行‘授课’本应驾轻就熟,而且事先知道会有提问,也作了一定的准备,但就在看似自己擅长的领域,大家的追问还是让我措手不及,说到底还是业务水平没跟上。”杨田镇乡村振兴工作站负责人章琪会后说道,从她的脸上仍能看到一丝当时的紧张神情。

  大讲堂、练兵场,实景式教学提升作风效能

  光说不干假把式,光干不说傻把式。基层干部既要会干,也要会说。杨田镇乡村振兴大讲堂固定在每周三中午十二点半开始,不占用正常工作时间。充分借鉴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的好经验,将走访调研、互动交流、思考总结有机结合。课前,或有具体节点建设的参观,或有个案示例的展示,或有规划方案的介绍,通过真实场景或示例引入主讲课题;课中,以真情讲真话,用实景展实绩,以互动强互促;课后,及时总结提升,及时答疑解惑,倒逼全镇上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落实“严实细快”作风,不断提升干部善学善思、善谋善为、善作善成的本领,不断增强乡村振兴工作实效。据悉,该镇聚焦乡村振兴,积极整合资源,成立“山水杨田农特产业联盟”,建成杨田农展中心,引入农特产品企业和电商企业60余家,构建“企业(电商)+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全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解决周边2000余户农产品销售问题,带动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成功挂牌市首批乡村振兴创业园,荣膺安徽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镇称号。

  “乡村振兴大讲堂,既是大讲堂、也是练兵场,把大家放到同一个平台上,通过每周一课,既晒工作实效、也看干部思路、更比工作作风,着力在全镇上下营造比学赶超、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推动乡村振兴全面提质增效。另外,这也是发现、培养和锻炼干部的一个重要途径。”该镇党委书记陈长风如是说。下一步,该镇将坚持“服务县城、配套县城、承接县城”的功能定位和“工业强镇、农旅兴镇”的发展导向,聚焦乡村振兴,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全力打造示范样板,奋力推动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