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聚焦青阳

青阳精准发力脱贫摘帽

发表时间: 2016-11-18 08:37:33 来源: 县文明办

光伏产业型、农产品加工型、旅游开发型、生态保护型、经济合作型等多种模式,全力助推贫困村“翻身”出列;大户带动、项目资金扶持、合作社能人帮扶、社保兜底……今年以来,青阳县精准发力,扎实开展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年,青阳县计划实现7个贫困村出列、2200名贫困人口脱贫。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县实行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双组长制”:由县委、县政府两个一把手任组长,加大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力度。同时,县与乡镇、乡镇与村层层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组建了18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对全县110个村都安排了包村帮扶单位。该县还建立了贫困村联系帮扶制度和贫困户结对帮扶责任制、督查考核机制、扶贫资金投入逐年增长机制等一系列制度,千方百计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

 

一年来,青阳县在脱贫工作中进行了许多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该县新河镇杨梅桥村等17个贫困村开展了光伏电站建设,并网发电后预计年发电收入6万元。杨田镇黄泥村探索“村集体油坊+一油一稻种植+农户(贫困户)”模式,对村集体油坊进行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油菜种植,今年销售菜籽油1万公斤,收入达到20万元,为村集体增加收入6万元。朱备镇江村采取“土地流转+药材种植”模式,成立了中药材开发中心,村集体流转了205亩农田种植药用莲子,每年能给村集体带来5万元收入。

 

贫困户脱贫方面,在社保兜底、大量“输血”的同时,采用就业脱贫、产业脱贫、智力扶贫等模式,注重培养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该县蓉城镇新中村采取“大户带动模式”,鼓励一村民组长带头承包20余亩山地种植中药材,吸纳6名贫困户用工,增加了贫困户工资性收入;杜村乡上峰村积极发展“服饰加工就业脱贫模式”,共招工20名,其中贫困人口6名,每人月收入2000余元;杨田镇五梅村探索“项目资金扶持+贫困户栽植管理+合作社能人帮扶带动”模式,成立了五梅经济林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青檀栽植贫困户为社员,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对青檀栽植贫困户进行扶持,贫困户年均收益4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