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
群英荟萃百花齐放,文艺芬芳千载弥香。12月7日,青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县委党校报告厅召开。来自全县各条战线的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欢聚一堂,共商青阳文艺繁荣大计,选举产生新一届文联领导班子。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彭永忠应邀出席会议,县领导方能斌、纪良才、杨晓兵、江晓利及县四大家领导,县文联第一、二届主席孔晓宝、胡好友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县文联第三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大会宣读并通过了新修改的《青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和选举办法,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县文联领导班子,马光水当选为青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自2007年11月青阳县第二次文代会以来,我县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工作,辛勤创作,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文艺活动,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文艺人才。文学创作成绩喜人,我县作家共创作出版文学图书近20部,在全国各地报刊上发表了3000多件作品,并有200多件作品获奖。美术、书法、摄影创作优势凸显,在省级以上美术、书法、摄影展览、比赛中,有100余件作品入选并获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佳作迭出,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何云的《天女散花》荣登2016年央视春晚,2016年“4·23经典诵读”晚会由中国文化网络电视向全国现场直播,激情广场歌友会会长余龙凤被评为全国“群文之星”。民间艺术创作全面发展,“青阳腔”被列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阳农民画、酉华唱经锣鼓、大九华水磨玉骨绢扇制作技艺已成功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国民间文化之乡”杜村乡成立了首家民间艺术传承学校,2009年沈杨林的《绿浪翻滚》和陈芳的《老屋有喜》分别荣获中国民协主办的“全国农民画大赛”银奖和铜奖。
方能斌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为我县文艺事业作出贡献的广大文艺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近年来,特别是县第二次文代会以来,县文联团结带领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为青阳发展锦上添花、与人民心声同频共振,成功举办了一系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创作了一大批讴歌建设发展、反映时代风貌、展示青阳特色的文艺作品,涌现出一批具有本土特色、富有创新能力、坚持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为加快青阳发展唱响了好声音、传播了真善美、汇聚了正能量。实践证明,我县的文艺工作是在各级各类比赛上有奖项,在各级领导心目中有位置,在全县重点工作中有作为,在广大基层群众中受欢迎、有市场;我县广大文艺工作者也是一支胸怀理想、勇于担当的队伍,是一支锐意进取、乐于奉献的队伍,是一支值得信赖、大有可为的队伍。
方能斌指出,当前,青阳正处在“五大发展勇闯新路、全面小康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加快建设“美丽青阳”的伟大实践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努力和奉献,既呼唤文艺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也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大空间大舞台。他要求,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在继承中发扬,在结合中创新,不断赋予文化与文艺时代特色、实践特色。要站位高远,始终牢记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四次党代会、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主动融入时代发展大潮,深刻把握青阳前进脉搏,努力在推进五大发展行动、实现“五先”发展目标、加快建设“美丽青阳”的伟大实践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加快“调转促”、聚力“去降补”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发展全域旅游、建设美丽乡村、创建文明城市等重点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强化民生保障、决胜脱贫攻坚、引导社会风气中展现自己的形象,切实用文艺创作讲好青阳故事,努力为发展唱响主旋律、为干群提振精气神。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彭永忠向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说,青阳文艺人才辈出,广大文艺工作者为构建和谐青阳作出了积极贡献,衷心希望青阳文艺工作者多出优秀作品,为繁荣池州文艺作出新的贡献。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吴伟在闭幕式讲话中指出,大会在各位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是一次团结和谐、开拓创新、务实奋进的文艺盛会。他希望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致力打造精品力作,努力服务发展大局,大力加强文联自身建设,继续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富民强县的目标,扎实进取,努力工作,再创青阳文艺事业新辉煌。
团县委代表群团致贺词,部分县(区)文联到会祝贺。会议表彰了青阳县文艺工作先进个人和优秀文艺作品。组织与会人员观看了书法、美术、摄影、收藏成果展以及县音乐舞蹈戏剧家协会文艺节目汇报展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