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图片新闻

青阳:古老的永安寨

发表时间: 2018-07-18 14:50:21 来源: 县文明办

九华山西麓,原是一片原始山地,汪氏家族大约是唐末由汪氏家族集体迁来此地拓荒的,其间,又经过几次迁徙,汪氏家族才定居下来后,取名“永安寨”。在300多年后,村中小河上架起一座石桥,桥梁由三块大石条拼成,桥面宽1.5米。每根石桥梁长4米多,宽0.5米,厚0.3米多。桥梁外侧刻“永安桥”三个大字,里侧刻“淳祐壬子汪良立  海鸿 明 建造”等字样。宋代淳祐壬子年,即公元1252年,距今已有将近800年的历史,是青阳县桥梁史上最古的石桥,也是汪氏家族定居永安寨的见证。永安寨背靠九华山崇山密林,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地理环境优越,符合古人结寨而居。永安寨,寨南有游马山,寨北有跑马岗,都是古时流传下来的古地名。汪氏家族是一个尚武的家族,历朝武将辈出,在唐初,大将军汪世华,战功卓著,被唐高祖李渊封为越国公。

在元代末期,永安寨汪氏出了个汪水龙,从小白天习文,晚上习武,步入青年时代时,便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元代末期,陈友谅和朱元璋起兵争夺天下,汪水龙便追随陈友谅,成为赵普胜军中的一员战将。但是,在六泉口大战中,被朱元璋手下大将常遇春打得丢盔卸甲,带着残兵败将逃回老家永安寨,藏匿于九华深山之中,纠集残部,落草为寇,占山为王。后来,明朝建立,天下初定,朝廷便派官兵将汪水龙及其残部剿灭,还挖掘了汪水龙家祖坟,毁掉了汪水龙先人的尸骨。幸亏当时的汪氏家族很有远见,他们知道汪水龙落草为寇,不肯投降归顺朝廷,与朝廷作对,必定会招来灭顶之灾。预先安排大部分人丁躲进了深山老林,才免遭灭门之祸。

汪氏族人认为家族中出了个叛逆之人,使汪氏祖宗蒙羞,家族脸上无光,就连汪氏家谱上对汪水龙对抗朝廷之事,只字未提。只有九华山西边深山中的几处山寨遗址,还留着汪水龙的故事。汪家人特别忌讳提及永安寨与“寨”有关的话题,于是改换村名。永安寨东西两边各有一条起伏蜿蜒的山岗,其形如长龙盘绕,两山之间是长长的盆地,村庄陇亩座落其中,故此,因势象形,就把永安寨改为“长垅”,姓氏随地名称为“长垅汪家”。

汪氏家族于唐代末一路迁徙到明代初期,从江西婺源到青阳临城,再到永安寨,他们把江西东北部的弋阳腔与青阳临城(青阳县城南约五华里)一带民歌相结合,与其他家族中几代戏曲爱好者,经过一百多年的孕育,创造了独特的当地高腔唱法。后来,又经过多代老艺人不断地加工、改造、创新,最后形成了带有独特的、浓厚的地方色彩剧种——青阳腔。青阳腔诞生在民间,扎根于民间,得到土生土长的民众喜爱。青阳腔流传范围之广,影响力之大,在明代嘉靖至清代咸丰初年达到最辉煌阶段。 

家族人口的迁徙,也就带走了原迁地的文化。汪氏家族是弋阳腔的传播者,也是促进青阳腔成型的主要家族之一。人们只要谈起或唱起青阳腔,自然而然地说起长垅汪家,回想起古老的永安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