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志愿服务

青阳县:抗击疫情 他们是英雄背后的“英雄”

发表时间: 2020-02-19 11:02:00 来源: 县文明办

乙亥岁末,庚子年初,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从武汉爆发,继而席卷全国。面对疫情,27万青阳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众志成城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战疫”斗争中,青阳儿女舍小家、为大家,冲锋在一线,书写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然而每一位生动鲜活的抗疫英雄的塑造,每一个精彩瞬间的捕捉,都离不开新闻工作者默默无闻的付出。他们是英雄背后的“英雄”。

自疫情爆发以来,县广播电视台新闻部的记者们从大年初二开始就取消了休假。全力投入到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一批80后,90后的年轻记者们放弃春节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到“抗疫”一线。用摄像机记录下一个个感人的画面,用笔书写着一位位抗疫英雄的故事。台里的80后记者作为新闻部的骨干力量,冲锋在前,哪里有疫情高风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新入台的90后小年轻亦是不惧危险,不畏艰辛战斗在采访一线。由于是特殊时期,他们起早贪黑,往往不能准时休息,就连一日三餐都没用固定的时间,方便面则成了大家的家常便饭。这样的工作模式已经持续了20多日。20多日来,县广播电视台所属青阳新闻、池州日报青阳版、“灵秀青阳”公众号等平台已播报与疫情相关的新闻稿件上百条。正面报道抗击疫情英雄模范30多人。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正是因为他们的默默坚守,才发挥了巨大的正能量。

每一个珍贵的“抗疫”镜头的捕捉都凝聚着县广播电视台新闻工作者的艰辛和默默付出。2月15日夜晚,气象预报中的大雪如期而至。为了捕获一线抗疫工作者最美的身影,县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新闻部主任鲍芳乔和记者吴瑞迎着风雪,踏着夜色赶往距离县城25公里外的乔木疫情防控点,突击采访驻守在那里的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晚上11点,外面已经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但疫情防控的工作者们仍然坚守岗位,奋战在一线”。记者吴瑞在新闻稿里写道。他们又何尝不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了捕捉一组好镜头,在凌冽的寒风中坚守近2个小时。完成采访,回家赶稿,待一切工作完成,已是次日的凌晨。事后,鲍芳乔副台长说道:“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如果在这样的天气中不去报道一线抗击疫情的工作人员,无论是从一名党员的党性还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来说都是说不过去的”。简单的话语,道出了青阳广电人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而一篇文字质朴的新闻手记更是道出了新闻人的艰辛。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来自一线记者的新闻手记吧。

抗疫手记——风雪夜的战“疫”

作者:吴瑞

2月15日,情人节后的第一天,正常上班。这对疫情防控以来的我而言,已经算是家常便饭,早上去企业采访,下午写稿。因为周六,少了剪辑的活儿,就想着晚上能和同住的小姐妹一起吃火锅。

回出租屋的时候,外面下起了雪,地面异常滑溜,走路都得小心翼翼,这是我来青阳的第一场雪。

晚上回到家,和小姐妹忙活起来,洗白菜,切土豆,放调料,美滋滋等锅里的食物。一顿忙活后,我们大快朵颐了起来,吃着正香,鲍台发来了信息,大致是说现在去外面拍摄个视频,做采访,手里的牛肉卷突然就不香了。

职业需要,扛上机子,坐上车,出发乔木乡疫情防控卡点。车上,鲍台交待我做好三件事,采访,出镜和写稿。我是很烦出镜的,毕竟小女生都爱美,想想刚吃完火锅,油腻的面庞,没洗的头发,还要出镜?当下心里百般无奈,可还是自觉打开手机备忘录,敲下大致的出镜词。

卡点上,除了工作人员,很难看到其他人烟,到卡点已经很晚了,雪也越下越大。裹紧了羽绒服的我还是倒吸了几口冷气。一旁的安全屋里,几名医护人员烤着火,翻着出行记录本。因为夜深,真的没有几辆车出入,我们还在等待最佳拍摄点。和几名工作人员沟通后,决定先完成相关采访。

第一个接受采访的人是交通运管员,也是一名党员。漫天飞雪,我拿着话筒的手开始颤抖,因为采访需要,我们不能打伞,也忘记戴上帽子,就硬扛着。可能雪下得太大了,运管员有点紧张,我们安慰他放轻松。经过几次录制,运管员采访终于结束,而我的手也开始失去知觉。哈着气,真的很冷,赶紧去一旁的取暖器烤一烤。

雪越下越大,工作人员开始除雪,防止一旁的帐篷倒塌。帐篷下,我烤着火,和消杀的志愿者聊起天来,才得知他71岁了,是名老党员,晚上一般到12点,结束后他还得自己走回去,我让他家人接一下,他摇摇头,说太晚了今天天气也不好。顿时心生敬佩,我一个小年轻尚且做不到如此,更何况这样一位老党员。问起缘由,他只说有一份光发一份热而已。

想来惭愧,我在出门前还为自己的牛肉卷耿耿于怀。如今卡点上,古稀之年的老党员依然坚守一线,奋战深夜。

正思索着,外面来了一辆货车,交警拦截下来,消杀人员开始消毒,医护人员上前量体温,井然有序。我也在风雪交加的夜里开始了出镜,一遍又一遍,后来用吼的力度(至少在我看来是如此)完成播报,说话都破了音,我哆嗦着,雪花不时飞到脖颈处,手已经麻木了,脚趾还在倔强地活动取暖,当听到鲍台说“好,完成”时我都有点想哭。

好在顺利完成出镜,鲍台也冷得无所适从了。取暖器旁,他说自己的脚简直像冰冻一样,脱下鞋不顾形象开始烘烤,脸上却洋溢着开心的笑容。鲍台今年四十多岁,是孩子的爸爸,也是老母亲的孩子,风雪夜他带头采访,着实令我感动,也令我肃然起敬。

烤着火,取着暖,内心却在想多拍摄几组镜头。深夜,车子越来越少,雪却愈加肆虐。交警,医护,运管,志愿者丝毫不曾懈怠,我们的工作也继续着。

手脚从冰凉到失去知觉,话筒上堆积着雪花,镜头盖擦了又擦,耳边呼啸而过的是狂风,衣服早已被雪姑娘环抱,此情此景,只想到那句“风雪夜归人”。

好在,顺利结束!晚上十一点半,我们的拍摄采访任务完成,打道回府,鲍台怕我饿着,塞了两桶泡面让我带回去吃,其实我哪是饿,是冷得发抖而已。车上,我们看了一下出镜画面,鲍台交待我写好稿,明天一早他去裁画面发市台。我点点头,开始戳手机,很想发条朋友圈记录这个夜晚,也一定要屏蔽家人。不想让家里人担心,我想,这是每个在外的子女都会想到的一件事。快到小区门口,车子开不进去,我就准备下车走回出租屋,鲍台说送我一下,我倔强地说着,我已经不小啦!可以自己回去的!鲍台却说要为我人身安全负责,毕竟他把我带出来的。看着他的背影,我有点感动,像是爸爸的温暖,又像是领导的负责。

回到房间,室友已经熟睡,我赶紧洗了热水澡,开了电火桶开始在手机上码字写稿(没带电脑过来)可能是洗过澡,真的累了,凌晨两点,我思绪开始模糊,强忍着睡意敲完稿件,想着明早发吧,就定了闹钟,缩进被子见周公去了。

这一觉真香,如果不是闹铃,我肯定会睡到中午。闹铃一响,赶紧醒过来,还没发稿呢!本着负责的原则,我又改了一些词语,觉得差不多逻辑清晰,语言简练,就发给了鲍台。扔掉手机,继续补眠,会周公。

不负众望,睡到下午两点,我醒了。看着手机上鲍台发的好几个信息,才知道他是经历过一阵紧张一阵轻松,原来是拍摄忘记开现场声,有些片段不能用,好在有利用话筒收声的画面,及时补救了。现在,省台已经发了我县的新闻,鲍台特意录了小片段发给我看,很欣喜了。

后来得知,这篇稿件还上了当晚的安徽新闻联播,亲戚群里他们说在电视上看到了我,小学老师说看到我播的那条雪夜战疫的稿子以我为荣,同事转发了我深夜采访镜头,妈妈说看到我深夜去采访很心疼……很多人说你辛苦了,其实我想,大家都不容易,被看见,被聆听,我很感恩这份幸运。

当晚,我写下日记,旧疾当愈,万象更新,大雪纷飞之际,我希望一切都快好起来。

阳光融化了残留的积雪,抗击疫情的战斗也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县广播电视台新闻部的记者们早早的来到单位拎起装备,奔赴另一个“战场”。但他们留在昨夜风雪中的脚印却不曾消逝。他们屹立在风雪中的身影同样是那么伟岸。他们同样坚信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这场“战疫”必定能取得胜利,春天一定会到来。(县广播电视台)